滨江漂流记

发布时间:

当你在某个城市里生活了不长不短的一段时间后,便可能认为与她熟识了 —— 这就好像与一个姑娘交往不久后了解了她的背景与喜好,想着似乎这样就足够进行下一步行动。 而今夜的我,骑着小黄车穿梭在滨江的一个又一个街头,像极了男生极其不熟练地在姑娘的背部摸索,接受着对方的嗤笑。 因为今天团建吃火锅,出公司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,我在寻找回去的地铁站,身上没有现金,手机电量告急,这情况分外尴尬。

起初来杭州求学,想着是为了去西湖白堤,看断桥残雪。 后来才发现,自己比想象中要懒得多,终究也没有去那儿溜达过几次。 倒不是不喜出去走走,只是找不到合适的固定玩伴,也不愿意做孤独的旅行者。 更多时候还是选择阅读或者写作,同校的人似乎只能在网络上看到我的社交痕迹。 这种情况直到后来在网易实习后才发生了改变,地铁一号线由第三站坐至倒数第三站,且不是直达,每天的路程往返需要几个小时。 所幸自己随身携带着 Kindle, 也不至于在路上过于无聊,读了很多杂书,大都留不下什么印象。

但行事经验还是差了些,今天吃完晚饭,骑上小黄车离开的时候,手机的电量已经发出警告。 从网商路阿里和网易这边骑行到滨和路地铁站,大致需要十五分钟左右,可我对路线不熟悉,因此需要手机进行导航。 如果能及时到达地铁站,则一切还算顺利。

结果半路上手机提前没电了,我停在路边思考解决方案:我可以直接询问路人,但这样比较麻烦对方。 我有这莫名其妙的执拗。后来我决定自己摸索出地铁站的具体位置,虽然比较花时间,可感觉会很有意思。 因此我沿着原来的路线,凭着此前几次骑行的印象,开始绕圈,并且不断地缩小圈的范围,毕竟路口就那么几个吧。

穿过繁华热闹的地段,也会经过安静肃穆的地方,在夜晚的时候人们是喜欢灯红酒绿还是寂静无声呢? 我曾以为,杭州就像我家那个小县城一样容易熟悉,骑着自行车不到一小时就可以绕行主居民区一整圈。 可约莫四十分钟过去了,熟悉的路标牌一次次出现,地铁站入口却总没有发现。 这就是路痴属性必须接受的残忍现实吗… 我开始紧张起来,因为如果在十一点前赶不回宿舍楼,恐怕要在外面吹一宿的冷风。 在支付宝之城,没有带足够的现金在身上也并不稀奇,只是你的支付设备必须能正常工作,比如有电量剩余。

“无所谓了。”我开始漫无目的地四处兜圈,慢慢地开始感受这座城市的夜晚,原来还有这么多没有去过的地方。 忽然想起小时候,我哥带着我骑自行车在家乡的小县城各种小巷内穿行。 那个时候的我们跑起来耳边是有风的,骑起车更是这样。 我哥在前面闪电冲刺,恨不得在后面装个氮气喷射,而我顾不得感受风的力量,只想跟上他。 因为我年纪尚小,又是路痴属性,对一些地方还不熟悉。 谁曾想他越骑越快,我也跟着猛蹬,却在这个时候掉了链子。

看着前面那个人的身影越来越远,他似乎完全没有发现我掉队了,而周围的房屋又是那么陌生,十秒内我开始哭了起来。 后来他回来找我,我也发了脾气,直接将车扔在那儿气呼呼地走了回来,他也头疼了,因为要同时处理两辆车,还有一辆是掉链子的。

关于自行车,我着有许多回忆,伴随我从儿时直到高考那会儿。 儿时的人,会因为恐惧而在故乡哭泣,而离开故乡后,骑着不属于自己的车,却没有那么害怕了。 不是因为这儿比故乡好那么些,而是因为我已经不再害怕陌生的一切。 思虑回到了现实,我惊喜地发现周围的景象开始变得眼熟,这就是地铁站附近! 我想,应该是儿时的我,在悄悄地给我带路吧。

成功进入地铁站,接下来,我需要找到一位好心人,给我买回去的地铁票。 我观望了许久,发现有个人靠在墙角,也是许久没有出入站,似乎有困扰他的心事。 我走向他,开始了交流:“先生好,请问你可以给我买一张地铁票吗?” 我没有使用敬称,不知从何时开始,“您”这样的用语反而拉远了人们之间的距离。

他有些疑惑地看着我,我继续解释:“我的手机没电了,没办法买票回去。我可以把你的手机号记下来,回去后转钱给你。” 听到后面的解释,他也很乐意帮助我买了票,我说了声谢谢后便匆匆离开了。 至于他之前在因什么事情而伫足,也无暇得知了。 成年人的世界里总有不动声色的思愁,只能祝愿他接下来一切都好。

在地铁上,我疲惫地倚靠在车厢边,回想着这段经历,不断地问自己,我以后会爱上杭州这座城市吗? 尽管目前连半个杭州人都算不上,我期许着她会变成我的下一个故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