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燃易爆炸
B 站机器学习的稿件,100 万播放量了,这在流量时代算是一个小成就,可我开心不起来。
很多人生中里程碑一样的时间点,来临前曾满怀期待,经过后却发现也就那样。 不论哭的笑的,感情也好,工作也罢,过几年后总是能云淡风轻面对。 这件事情最让我最苦闷的是,关注度给我带来的反而是不自由。 17 年 12 月 30 日那天,粉丝量突破一万时,我最欣喜,随后就没有什么感觉了。 可能是因为我没能让自己满意,我希望自己有能力做很多的原创内容,而不是搬运和翻译。 刻意地去做这样的事情,对大部分人而言,恐怕一直是在原地踏步,除非能花大功夫做得更好,可有多少人是在脚踏实地磨练自己呢?
这些数值上的变化,一开始的确是会让人觉得开心,但也容易膨胀,膨胀成大气球之后,就易燃易爆炸。 最糟糕的情况,可能是形成了一种习惯。回想当初翻译的行为,纯粹是无心插柳,并没有打算将翻译作为自己的主要事业。 我发现很多人贴标签的方法是,如果发现某个人在某件事方面做得很不错,那他一定只会继续做相同或类似的事情。 实际上这要看当事人怎么想,究竟有没有形成对应的强迫症。
换而言之,有些时候为了维持那样的状态,那种阶段性的成功在短期内的快感, 有些人会不断地进行形式上的重复,看似有野心,实际上还是呆在舒适区里面。 就拿网络翻译来讲,如果因为某次热度蹭得好,翻译作品受到了关注,就信心百倍,认为自己是个翻译家, 继续翻译各种类似的作品,结果却连最基础的《知识产权法》都不清楚… 实际上有的时候作品受到关注,可能并不是因为质量有多好,而是因为你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外加媒体宣传得好罢了。 再膨胀一点呢?搞个粉丝群,搞个付费知识社区,在里面水一水,网友们附和几句,接着又觉得自己一呼百应,懂运营了。 本就不怎么专业的“翻译家”,每天还要花另外的时间运营社群,怡然自得。接着又是不断地开新坑,循环几次下来,觉得自己好像越来越棒了…
看到过一个不红的歌手对他这辈子职业生涯的感叹,总结起来就是: 年轻时几次侥幸的成功,让他以为这是他的天命,而坚持不辍,迟暮之年才发现其实不是。 而这几次侥幸的成功竟成为他终生的陷阱。 这让我想到华语乐坛很多作品中使用了 4536251 这样的和声走向,经典虽经典, 但一直套旋律,不进行创新,创作的水平和大众的审美将永远不会进步。 说到这儿,每个人追求自我满足的方式不同,有些人就想这样一头扎进后续反复的劳动中, 最后究竟做出了什么样的东西,包括自己适不适合这个方向,历史会慢慢沉淀的。
“你要一个五年级的孩子做一年级的数学题当然很简单,但是你只要有一点上进心和尊严的话,五年级的学生,你就不应该再做一年级的数学题。”
我真害怕自己成为不自量力的人,产出自我感觉良好的垃圾。 我觉得搞自媒体满脑子蹭热度的人不是蠢就是坏。 我在从我的角度否定他们,毕竟我就是如此狭隘,有时候连自己也不放过。 不论自己做什么事情,过段时间后再看总觉得很一般。 刚入学的时候喜欢下 PPT 套模板,使用奇奇怪怪的配色和莫名其妙的动画效果; 以前觉得自己口才很不错,现在却发现在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上都很欠缺; 可能几年后再看现在的文章,也同样会觉得很不成熟。
做事情的时候绝对自信的好处是,容易坚持到最后,否则就是眼高手低。 可能要这样理解,因为我深知自己过去的事情为什么做得不够好, 因此如今的我可以尝试做得更好,所以现在的自己一直是自信的, 对自己的要求自信,对自己的作品自信。 而防止膨胀的一个好办法是找虐,不是说找那些符合大众审美的成功人士, 而是去寻找和自己目标类似而已经碾压自己的人,最好是同龄人。 这样你才能对任何一个行业的工作者保持敬畏。
世界上最没用的东西,就是优越感。